中国调整稀土政策 全球客户四处寻求新供应商
- 发布人:高新博
- 发布时间:2012-05-07
- 浏览量:628
“稀土”是元素周期表上的一组元素,对很多高科技行业至关重要,也是中国储量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之一。由于中国的稀土出口量占全球供应量的97%,因此北京方面在2010年9月突然宣布加强稀土出口控制的决定,令很多贸易伙伴、特别是日本陷入困境。
北京方面坚称,此举意在保护环境,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。绝大多数稀土消费国都严重依赖中国提供这17种矿物元素或合金,用于生产混合动力汽车、风力涡轮机、导弹以及iPad等高科技产品。日本作为这些材料的最大消费国,一般不愿与这个邻国和最大的贸易伙伴正面对抗。但日本国内的生产商却感到相当绝望。因此,当美欧在今年春天决定就中国稀土政策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时,东京方面也迫不及待地加入了进来。
在向世贸组织的控诉中,各方指责中国操纵稀土价格,在国内维持低价,而出口时却提高价格,从而迫使国外企业将业务转移到中国。“我们希望我们的公司能够在美国生产这些产品,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提到此案时这样说道。“但要这样做,美国制造商就需要从中国获得稀土原材料。”
专家表示,中国目前面临的风险就是稀土大客户纷纷转向别处寻求供应源。2010年,中国突然停止稀土出口运输长达数月之久。2011年的稀土出口价格又处于漩涡之中。这些原因促使美国、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不得不增加本土的稀土产量,甚至恢复了中断多年的稀土生产(中国曾经是无可匹敌的低价供应商)。“很难讲中国从这一次的经验(世贸组织的稀土诉讼案)中学到了什么。”智库机构进步经济项目部(ProgressiveEconomy)主任爱德华·格雷瑟(Edward Gresser)这样说道。该机构隶属于华盛顿全球公共事业基金会(GlobalWorks Foundation)。格雷瑟曾任美国前任贸易代表查伦·巴尔舍夫斯基(Charlene Barshefsky)的顾问。他说:“中国的自然资源本身来讲非常脆弱。他们用来针对其他人的武器(自然资源禁运)也可以被其他人反过来用来针对他们。”